9月22日,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四个节气——“秋分”。
秋分正好是立秋到霜冻这90天的一半,秋分平分。此时地表上下热量处于平衡状态。
秋分过后,金色的空气汇聚,气压增加,太阳逐渐升至地下。天气一天比一天冷,黑夜长于黑夜,昼夜温差明显增大,逐渐进入深秋。
本节气后的养生要以养“收”养阴为主。
一切与阳虚有关的情绪、运动、饮食、穿衣都要克制和控制。
日常生活中需要收敛
01 适度睡眠
在这个昼夜均分、阴阳各半的特殊节气中,日常生活和休息也应该符合阳光规律,改变上床睡觉的习惯夏季早起,恢复早睡早起的平行节奏,避免打瞌睡多睡,避免熬夜。透支消耗阴精。
不过,为了维持肺的秋收,秋天的苏醒时间可能会比春夏稍晚。
02 保暖一定要适度
秋分不是很冷,是秋冻的最佳时期。因此,平日活动时不要穿得太多或盖得太紧,以免身体被厚衣服覆盖,出汗,损害阴阳。只要每天保持腰腹部和背部温暖。
然而,秋分过后,昼夜温差增大。不再适合睡在垫子上。晚上睡觉一定要盖上薄被,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。
03 运动要控制
秋天,自然界处于“收割”状态。人体顺应自然,阴精阳气趋于收敛,所以运动养生也应遵守此规律。不宜过度运动,以防止阳气不足。耗竭。
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健身球、散步、钓鱼、郊游等,适合大多数人。
但是,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因人而异。不同体质和体能的人对运动的要求不同,但运动后身心愉悦、不疲劳为佳。
饮食需要收敛
秋分,阴阳平衡。这时候饮食也要均衡秋分运动养生,不宜多吃滋补品。
01 秋季进补不忘健体
夏季,人暑热湿热,脾胃消化不良,秋风吹来,食欲大开。这时候正是补充营养的好时机。
但是,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前人大不相同,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,平时饮食不缺乏营养的今天,一味“粘秋肥”反而影响胃肠道消化和干扰代谢功能。
因此,对于体质普遍较好的朋友,不妨多吃一些性平淡,不冷不热,滋阴养阴,但不油腻扰胃的食物,比如莲藕,莲子、红枣、山药、银耳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核桃等
体虚、乏力、四肢冰凉、贫血、低血压者,可趁秋凉多吃动物肉,主食充足,蔬菜水果适量。改善健康,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处。
02 养阴不忘温脾胃
秋分过后,天气干燥繁荣。人体多愁善感,容易损伤津液,引起口干、喉咙痛、胸闷、咳嗽。这时候就需要产生体液来滋润干燥。可以多服用麦冬、百合、川贝、梨、石榴等保湿产品。等等。
但是,这些食物往往性寒,长期食用可能会伤脾胃阳,所以在食用时加入姜汁有很好的温脾胃作用。
心情要收敛
秋分过后,大自然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,草木枯萎,花草凋零,人类也与大自然相对应,容易抑郁悲伤。
此时应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,保持乐观的心情。可以约上三五个朋友秋分运动养生,出去玩,登高远眺,赏景,让人心旷神怡。
秋分健康小贴士
01秋凉热敷治疗腰痛
因为秋天凉了,很多人又出现了背部问题。这时候不妨试试以下简单的治疗方法,非常有效!
02 脾胃虚寒煎盐
夏季寒冷,容易造成脾胃寒气蓄积,影响人体消化功能。
人们经常在吃冷食后出现胃痉挛,或腹部温度冷,压力大。这是脾胃虚寒的表现。
这时候可以用较厚的纱布袋,装满100g热盐,放在肚脐的三个横指上,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。
03 神经衰弱,经常泡脚
睡前用热水泡脚,有防晒的作用。用百合水泡脚能更好的治疗神经衰弱。
做法:取鲜百合100g、大枣20g、远志15g。
鲜百合浸泡一夜,加入2000毫升枣子和远志煮沸,取汁入盆,先熏蒸,温度合适时泡脚,每天睡前一次,每次30分钟一次,7天1个疗程。
功效:安神安神,益气养中,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非常有效。
04疲劳和闻到橘子味
秋分过后,缺秋的感觉会更加明显。这个时候,你不妨在周围放一些剩下的橘子皮。其清新的气味能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,提神醒脑。脏空气美化室内环境。
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橙子的香气还可以祛湿、健脾、祛秽、开窍。
当你感到疲倦、肠胃胀满、不想吃东西时,它的香味也能缓解不适。
另外,橙子的清香还可以安神安神。将它们放在床边,促进睡眠。
05 调脾胃食南瓜
中医认为,南瓜性温味甘,入脾胃第二经,能滋中补气,是秋季暖胃护胃的佳品。 .
现代营养研究发现,南瓜富含果胶,有助于保护胃免受刺激。
早餐煮粥时放几个南瓜或晚餐加南瓜粉丝汤,简单方便,营养又美味。
06追求健康,做药膳
秋季滋补是一个正常的时期。建议常吃以下三种食物:
30 岁以下的人每天服用的药片应与年龄相同,而年龄较大的人每次服用 30 或 40 片。
年轻人火力旺盛,最好用开水烫一下,可以使枸杞的药性有沉淀之力,还能补肝肾,不仅补它,但不会生气。